??苏东坡趣闻轶事很值得一看

小编 次浏览

摘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所以作为千古文豪的苏东坡出生必然不平凡,苏东坡出生那天,家里虽然没啥异象,外面的动静可不小,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树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故事传来传去,必然要和苏东坡扯上点关系,流传最广的版本说,苏东坡夺尽了彭老山的灵气。苏辙出生后,当地人把他和苏洵也算了进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所以作为千古文豪的苏东坡出生必然不平凡,苏东坡出生那天,家里虽然没啥异象,外面的动静可不小,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树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故事传来传去,必然要和苏东坡扯上点关系,流传最广的版本说,苏东坡夺尽了彭老山的灵气。苏辙出生后,当地人把他和苏洵也算了进来,眉山开始流行起了一句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六十六年后,苏东坡去世的这一年,把“灵气”又还了回来,光秃秃的彭老山又重新长出了草。

  《邵氏闻见后录》说,有一天苏东坡和秦观互相拿对方的胡子开玩笑,秦观说了句“君子多胡哉”。这是《论语》中孔夫子的话,孔子小时候为了生存学习了不少技能,成了大师以后不需要再动手,动动嘴就能丰衣足食了,孔子自问“君子需要这么多技能吗”?回答是不需要,因为君子不是技工,最高境界是仁爱,而不是掌握具体的技能。

  秦观用的是谐音,“君子多胡哉”?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君子多胡哉!君子的胡子一定多,胡子多的一定是君子。

  苏东坡的回答是“小人樊须也”,这也是孔夫子的话,是他批评一个叫樊须的学生说的。樊须同学不好好研究治国大业,却要跟孔老师学种庄稼,孔子很生气,说了一句“小人樊须也”苏东坡回答用的也是谐音,“小人繁须也”小人的胡子一定多,凡是胡子多的一定是小人

  4、苏东坡一次去拜访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午睡,苏东坡就在客厅里等。谁料这吕大防特能睡,苏东坡一下子等了两个时辰,不禁大怒,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终于吕起床了,慢吞吞地接待苏东坡。苏东坡说:“刚才趁你午睡,我在你客厅转了转,你客厅里的摆设虽然都很不错,但都不如一只有三对眼睛的乌龟。”吕大防知道苏东坡要调侃他,但不知会从哪调侃起,支吾着说:“哪里有三对眼睛的乌龟有?”苏东坡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三对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三对眼睛,自然就用三对眼睛睡觉,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普通乌龟多三倍。”

  5、苏东坡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不久后病逝在朋友家中,终年65。

  6、苏轼喜欢竹子,他的居室四周都种上各种竹子,平时有空儿就漫步竹林观赏竹子。他也喜欢吃肉,曾写诗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曾经做过杭州的通判,治理了西湖,使之水路畅通,农田受益,连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农民都说苏东坡是好官,到了过年时家家杀猪宰鸡,送给苏东坡。他收到后,记下人名。然后把猪肉切成大方块,下好作料放在大锅里煮。苏东坡亲自看火候,直到汤汁快完的时候,才命人停火。这时的肉,香喷喷,红酥酥,格外诱人。 到了中午时分,他又命人按名单给大家送去,让他们过年,苏东坡也约请一些官员和老人一块饮酒、吃肉。大家都觉得这肉味道特别鲜美,酥软适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众人给这肉起了一个名,叫“东坡肉”。 苏东坡这么做,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留下了美名。大家给他的诗续了两句:“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

  7、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8、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9、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10、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