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京杭大运河起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截弯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我国主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属漳卫南运河系。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
京杭大运河起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截弯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我国主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属漳卫南运河系。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每年运抵京城的粮食达300万担。大运河不但给德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
乾隆皇帝在位时主张兴修水利,去除水患,对德州运河也很重视,公元1771年,乾隆驻跸德州,听地方官汇报说,德州城北哨正在修建一处减水闸,对缓解运河对德州城的威胁有很大作用。万乘之尊的皇帝陛下,带着抑制不住的欣悦之情,亲自来到哨视察,写下了题为“阅哨减水闸作”的一首七律,以对这座闸的兴建表示嘉许:
这首诗连同其他一些谈德州治河方略的诗就被收在清以来的诸种旧“德州志”上,至民国《德县志》尚有转载。
旧时,各地的土地庙都比较简陋,因为在道教中土地爷算是低级“芝麻官”,但是在德州城大西门外的运河岸边有座土地庙,不仅规模比较大,而且供奉的土地神还塑着金身。土地神原本是衣着朴实、慈祥可亲的白发老者,为什么这座庙里供奉着金身的土地神呢?
明朝年间,大西门住着一户姓谢的人家,父亲谢廷策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曾在朝廷为官,归里后十分看重儿子们的教育,希望儿子们能够科举入仕,便将儿子送到私塾读书,从此,谢廷策长子谢升每天摆渡去求学。
一个夏天的傍晚,谢升放学回家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滂沱,把他淋透了。正当谢升在河边徘徊时,忽听身后有人说:“公子是要过河吗?”谢升回头一看,是位拄着拐杖的老汉,说道:“只要你抓住我的拐杖头,就能飞过河去,你敢不敢?”谢升以为他在说笑,便抓住了拐杖。只听老汉说“闭眼,抓紧点!”话音一落,谢升感到拐杖变成了几丈长的巨棒,巨棒的一头运河里,谢升随之腾空而起,瞬间稳稳地落到了河对岸。等他睁开眼睛时,手中的拐杖和老汉都不见了。
谢升快步跑进土地庙,抬头看了一眼泥塑的土地神,发现土地神拐杖下半截是湿的,最下端还沾有污泥。他如梦方醒,原来是土地神送我过的河呀,他当即跪倒在土地神面前叩头致谢。并许愿说:“我若金榜题名,定要重修此庙,为尊神塑金身”。
万历三十一年秋,谢升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他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成为德州历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阁老。谢升没有忘记当年的许愿之事。在任吏部尚书时,他再次参拜土地神,并吩咐家人翻修土地庙。庙宇建好后,谢升参加了落成仪式。之后德州的大小官员,每年农历二月二均来此烧纸焚香,祭祀土地神。
富察皇后系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二年(1737)册封为皇后。史书记载,富察皇后恭俭,平时起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深得乾隆皇帝敬重。
乾隆十三年,皇帝第一次东巡,3月 2日由北京启程,14日驻跸德州七里庄。22日到达曲阜游孔庙,27日登泰山,4月1日看历下亭、听趵突泉。8日回程,11日到达德州,皇太后驻跸德州水馆驿。当晚37岁的孝贤皇后投河,次日凌晨捞尸于白草洼。
当时德州还没有营建行宫,除太后驻跸水馆驿外,其他出巡人员不是住在船上,就是临时搭建帐篷。有传闻称,富察皇后死前本来和乾隆皇帝说好在船上过夜,可她等到凌晨一两点钟仍没见到皇帝,就顺着船队寻找。富察皇后发现船队的后尾有一艘船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皇后走到船上,发现娘家嫂子正和乾隆在调笑。皇后妒火中烧,想跟嫂子动手,却被乾隆打了两记耳光,受到屈辱的皇后当即跳下船去。第二天上午,尸体在德州以北的白草洼处打捞上来。惊魂未定的乾隆皇帝兼程还京师,将皇后殡于长春宫,服缟素12日。